任见:《刘秀传》(增订版)第十三章 苍天黄土掩奇冤52
后山学派李闽山、杨瑾、李意敏等诚挚推荐任见:《刘秀传》(增订版)第十三章 苍天黄土掩奇冤52刘秀传任见 著内容简介本书为任见先生创作的东汉光武皇帝刘秀的传记。刘秀于西汉末年起兵于舂陵,昆阳之战挽狂澜于既倒,致百万敌兵一时土崩瓦解,敲响了新朝王莽政权的丧钟;继而刘秀徇略河北,平王郎,降铜马,奠定中兴之基;统一天下后刘秀定都洛阳,重新恢复汉室政权,整顿吏治,强化集权,中兴汉朝,成为一代重量级君王。本书立足史实,以刘秀的政治生活和情感生活为主线,以磅礴跌宕的故事情节和艺技独运的构思布局,以简约与饱满臻于极致的洗练文笔,将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艺术魅力推到了新颖动人的境界。刘秀传目录第一章 捕蝶的小丫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第二章 杀开血路的勇士…………………第三章 哀情与婚礼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第四章 小人得志的活剧…………………第五章 大司马言之有理…………………第六章 温婉涵蓄的新夫人………………第七章 双喜比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第八章 久别胜新婚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第九章 洛阳南宫的宽恕…………………第十章 次第奏凯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第十一章 得陇望蜀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第十二章 好德如好色就好啦……………第十三章 苍天黄土掩奇冤………………第十四章 吃醋与情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第十五章 千古谜案的见解………………第十六章 刘氏的基业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第十七章 烧饼翻不休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第十八章 外戚与宦官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第十九章 锋光逼目七宝刀………………第二十章 哀痛与愧悔……………………著者任见简介第十三章 苍天黄土掩奇冤52马援率军到了湖南,正逢一股匪徒攻打县城。马援接战,大破蛮兵,斩获两千余人。其他匪徒卒众四散,潜逃到竹林里。马援探明进入武陵有两条路,一条走充县,路虽然远但地势较平,一条走壶头山,虽然山峦叠嶂,地形险恶,但是近。马援决定走壶头山,众将多半主张从充县走。大家一时决定不下,只好说:“咱们先宿营,歇歇,写信给皇上,听他的决定。”过了些日子,刘秀回信说,听马援的。大军于是从壶头山进发。已经晚了。土匪占据了壶头山中的战略地势,凭高守隘,堵住关口。壶头山峻险陡峭,沟谷纵横,土匪固守,不好穿越了。马援只好命大军驻扎下来,等待形势的变化。适值酷暑,燠热难耐,汉军滞留山中,不服水土的士卒,纷纷染疫身亡。马援也得了重病,头晕眼花,行走困难。为减少疫病,保存战斗力,马援下令凿石为窟,以避暑气。马援总想着自己在效命朝廷、安定社稷,不断强撑病躯,登上壶头山,观看、了解、掌握军势,时刻准备战斗。蛮兵每一次升隘鼓噪,马援都扶病而出,观察战情,决定进退。马援的精神,感动着南征的将士,部属为之流涕。将军耿舒,曾经坚持从充县走,现在看到大军被困在深山里,就上书给汉光武帝,告御状。耿舒说:“当初我认为应当从充县走,那里路虽然远一些,粮食难运,但是兵马容易发挥作用,几万人的部队,大家争着向前,武陵早到了,现在大军困在壶头山,不能前进,士兵都染上了瘟疫,只能坐在这里等死,真是可惜。”刘秀接到信后,就派梁松为中郎将,带着圣旨,来责备马援,同时催促马援快点进兵。梁松到达前线的时候,马援已经病死了。马援之死,给了梁松报私仇的机会,他状告马援贻误军机,还告马援上次在南方做战,曾经取得很多珍宝,人称“明珠文犀”的东西,就有一大车。什么狗屁“明珠文犀” ,就是那可入药、可熬粥的薏米种子。没承想,多年来一直随着马援征战南北的马成等将,也异口同辞,诬蔑马援。这都是因为马援往常讲话过于戆直,才招祸患。刘秀见这么多人都朝一面说,就相信了,大怒不已,在“海内不知其过,众庶未闻其毁”的情况下,削了马援的官爵,没收了新息侯大印,同时下诏治罪。马援的灵柩运回洛阳的时候,马援的老婆孩子不敢发丧,也不敢让马援的棺木归葬祖茔,只在城西买了几亩荒地,草草地把他埋了。英雄末日,可怜之至,马援往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来他家吊丧。马援的儿子害怕治罪,就同马援哥哥的儿子一起,用草绳自缚上朝,去见汉光武帝,向他诉冤。刘秀把梁松等人的信拿给马援的儿子看,儿子才知道父亲被诬陷了。马援的儿子开始了漫长的上访伸冤,历史记载说,直接向光武帝喊冤就有六次。马援一生交了许多朋友,也帮助了许多朋友,但是当他身陷冤屈时,没有人为他辩解,那些曾经在他的手下做宾客幕僚的,此时都好像哑巴一样。云阳县令朱勃,马援可能并不认得,但他正直,给光武帝写了一封信,替马援申冤。朱勃在信里说:“我听说好德行的帝王,不忘别人的功劳,看到别人不好的东西,不会求全责备别人。“大将在外打仗,小人讲一些坏话,稍微有点过失就记下来,而大的功劳却忘记了,如果就国家的利益来说,应该慎重。“我听说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,他曾在陇西很有名望,因为钦慕皇上,所以不畏生死,投奔皇上,他为了向皇上进言,经常不顾个人的安危,提出和其他大臣不一样的意见。“皇上西讨隗嚣时,众臣都犹豫不定,马援提出了应该进兵的计策,于是平定了陇西。“等到吴汉攻下陇西,回来的路却被西羌阻断了,士兵缺衣少粮,处在生死之间,马援奉命西进,镇抚一方,把大军从困苦中解救出来,保住了几乎要灭亡的城池。“陇西和河北平定后,马援一个人镇守边关,每次进兵都能为国立功,遇到敌人没有打不败的。“攻打先零的时候,马援掉入山谷,敌人的利箭射穿了他的腿骨,但他仍力战不退;出兵岭南的时候,很多士兵都染上了瘟疫,马援几乎要与妻子生别,但他毫不吝惜自己,最后完成使命。“这次他南到武陵,很快就攻下了宁乡,本来他为了立功而出师,可是他没有完成自己的誓言却死了,虽然士兵们染上了瘟疫,但是马援自己也没有生还。“打仗,有人以为打得久了就应该立功,有人以为快了容易失败,其实深入不一定是对,不进兵也不一定是错,从人的常情出发,谁愿意在绝境中长待,不想回来呢?“马援为国尽忠二十二年,向北,他进过沙漠,向南,他渡过大海,他死了以后,竟然被人冤枉。“我听说《春秋》有言,获罪者但因有功可以免除,有德行的皇帝理应爱护臣子,像马援,可以说是为国鞠躬尽瘁而死的了。”马援并不认识的朱勃,给刘秀的长信,可以说是对马援一生的中肯评价。汉光武帝看到这封信,才允许将马援挖出来,埋入祖坟。但是隔日,汉光武帝就好像忘了马援这个“葬不归墓” 、“饮恨黄泉”的英雄军人。苍天,黄土,不知以后何年何月,伏波将军的奇冤才得辨清?后山学派燕山小队(原京北燕山书屋)编辑1.多位北大博士推荐:任见先生的“名家漫说”,与众不同的认识价值。2.后山学派李闽山、杨瑾推荐。3.后山学派杨鄱阳:任见先生当年有许多思想深邃、辞采优美的散文在海外杂志和报纸发表,有待寻找和整理。国家出版基金优秀项目《丝路密码》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